D 的个人博客

但行好事莫问前程

  menu
417 文章
3446695 浏览
4 当前访客
ღゝ◡╹)ノ❤️

2019 用善意面对世界

春夏秋

明年就是《创》的第三年了,也将是最后一年更新该系列了,以后不定时有感随发。

Vditor

今年我和 V 主要精力花在了构建 Vditor 上,我们没有选择基于其他编辑器内核来做,而是从零开始写,包括 Markdown 解析渲染也撸了一遍,整个实现基本没有第三方依赖(除了支持图表、数学公式等)。

对于大部分开发者来说,提供给用户使用的编辑器是能用就凑合着用,因为编辑器候选品不多,自己造轮子的话工作量不小,即使碰到有需要更改的地方也有办法:

  • 通过编辑器本身的扩展机制
  • 在生成的 HTML 上再做处理
  • 直接改编辑器项目源码

办法是有,修修补补也能用。但如果要追求更好的用户体验那就只能自己写一个了。

另外,我们观察到一个现象,比较成功的 UGC 社区都有自己的编辑器。因为内容源是用户创造的,编辑器是否好用会对创作过程产生很大影响,所以编辑器可以说是 UGC 社区的核心之一。

Vditor 起初的定位是 Markdown 编辑器,我们已经在 v1 中达到了业界主流水准,即分屏编辑预览。v2 中我们改变了定位:“所见即所得,支持 Markdown”,这样 Vditor 将更适合更多用户。Vditor 的所见即所得就是实现类似富文本编辑器的功能,这样不熟悉 Markdown 语法的用户也能上手排版,同时对于习惯 Markdown 的用户来说也能愉快使用,并且避免分屏预览。

原理以及技术部分可参考:

Sym

商业版一直在迭代开发,很多需求都来自于黑客派用户的反馈建议,终于有点“社区驱动开发”的样子了。明年将实现徽章系统以及夜间模式,如果有时间还会探索一下基于游戏引擎的新版设计。

社区版基本保持 2 个月发布一个版本,主要是细节优化,暂时没有精力在社区版上添加新特性了。

今年商业版盈利情况差不多是我上班时期的薪资,比起 2018 年来稍有提升,希望明年再接再厉。纯从赚钱的角度上看,上班是性价比最高的,不辛苦而且收入高,所以还在上班的请稳住,切勿轻易尝试创业。

星火

B3log 的核心思想是一个分布式社区(分布式博客端 + 中心化社区端),但实现上并不完美(比如账号系统没实现去中心化、数据交互协议缺乏一致性),这也是对应用场景的一种妥协,毕竟目前 B3log 的架构更符合大部分用户的使用习惯。

为了寻求一些突破,我和 V 启动了星火项目,它是我目前认为最为满意的社区形态,以后我们会把它逐步构建完善。

B3log 计划表

按项目级列了 B3log 开源社区计划表,明年待开发的东西还蛮多的。我总觉得现在 B3log 的基础还太薄弱,而我最擅长的事情就是堆代码,所以还是以开发为主继续铺垫。

不过,这一切也许是为了逃避短板而假装忙碌吧,可悲的程序员思维。

二开的机会

年初时有一家公司派了开发和商务来昆明找我们做 Sym 二开,需求价格技术方案基本都谈妥了,可惜的是后来他们那边负责这事的人突然离职,最后也就不了了之。在合同没签订甚至没有打款前任何情况都可能发生。

十一月份接到另一家公司的二开需求,他们需要我们过去北京做驻场开发实施,过完合同后我和 V 就直接过去了。本来我们是要求先打款一部分,不过对方说财务流程太慢,他们急着上线,外加他们是集团公司,并且属于央企,所以就决定还是先过去干活吧,也正好带 d 去见识首都。

卖艺期间组织了一次社区聚餐,人不多刚好凑一桌。本来我怕大家都像我一样不善言辞,全程吃饭不说话。而事实是除了我比较尬聊,有的小伙简直就是在表演脱口秀,大家聊得挺开心的。

后来还去爬了长城、逛了故宫,V 写了一篇帖子来记录这段时光北京 19 日工作游。总的来说,这样短期卖艺蛮不错的,工作赚钱的同时还能旅游,最重要的是能够和社区里的小伙伴们面基。

这段时间可能就是我的人生巅峰了。

逐步脱离 GitHub

B3log 的 GitHub 组织账号被封了,但我始终认为并没有违规,只是触碰了某些人敏感的神经,同时也触碰了他们的利益罢了。从这个角度看,说明 B3log 社区是有些价值的,只是现在太弱小。

总之,这些都是过去的事情了。后续打算自建一套仓库系统,尽量减少和外界的耦合,完善自身体系。开源项目如果过于依赖流量入口或者曝光,那开源的动机到底是什么呢?我想很多人已经在那些一点点上涨的数字上迷失自我了……

酒吧、互联网和接盘侠

楼下又一家酒吧转让了。这家酒吧开了六、七年了,虽然去的不多,但和老板还挺聊得来的。起初几年他们家生意很好,那会儿因为我们这有个很大的烧烤夜市,小区的商铺也就形成了“酒吧一条街”,所以其实每家酒吧生意都还不错。后来烧烤夜市因为环保问题取缔了,周边酒吧也就一家接一家倒下了,只有这家酒吧从第一批挺到了现在。

九月份再去的时候发现换老板了,和新老板聊了下得知是转让的,转让费还不低呢。回来后我想起了以前和老板聊天的事,他说别看隔壁酒吧这两天人多,其实不赚钱。我说怎么会,都爆满了还不赚钱?他后来说的话现在想来真是意味深长。

他说要爆满还不容易,他请朋友过来喝酒就行,便宜的啤酒其实随便喝,亏不了多少,最重要的是可以造出生意火爆的效果,这样就会有人来接盘谈转让,转让可以高到意想不到。接盘的人多半是只看表象,是没真正做过生意的人。

小区里有家餐馆也是这个路数,十五块钱自助餐,三十多种菜,荤素兼备。我和 V 去过一次,质量还蛮高的。这家餐馆的生意那叫一个好,薄利多销的同时也在等下家。

这样的套路应该蛮多,他们做生意的同时也是在做房地产,靠传统的经营已经很难赚到钱了,即使能赚钱纯利润也很低,就靠转让费盈利。并且这个商业模式还能复制,这个地点干一票,换个地点一样再来。人口红利对于他们来说并不重要,重要的是能否能够找到接盘侠,而对于缺乏这方面经验的人来说,接这个盘还觉得是个机会呢。

转观互联网,做同样商业模式的公司比比皆是。并且互联网放大了这一效果,因为几乎你到任何一家店都是秒达,作为消费者实惠也是有的,说得短视和自私一点,我们希望接盘侠多多益善。不过有一点要明白,长期以往,最终的接盘侠还是我们自己,只是接盘路径不同,结果也更为惨烈。

理想的生活状态

三亚旅游打码感觉很不错,希望明年还能去海边。写代码对我来说已经是一种生活方式了,每天都要写点,才能感到活着的真实。就像前面说的,也许这只是瞎忙活吧,难道我一直在逃避着什么?

年中时有家投资机构工作人员电话问我是否需要融资,并说他们关注我的产品有一段时间了。我说需要融资的,后来对方又问我是否准备好 PPT,我说没准备……尴尬了几秒钟对方就说以后再联系吧。

虽然有简单考虑过融资,但是实际上都是臆想,没有制定详细方案。现在回过头来看算是庆幸,如果真的走上了融资的路,我觉得我和 V 这些年的努力很有可能就白费了,对资本我是非常恐惧的。

不断调整心态,不断告诫自己没有大佬的命千万不能得了大佬的病,小人物就应该有小人物的觉悟。链滴科技作为一个软件小作坊能够糊口就行,做一些小而美的产品有一定用户就很好了。这样还能按自己的想法尝试一些创作,即使验证失败也关系不大。对了,偶尔还能来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打码,这样的生活已经很好了。

希望明年能维持这样的生活,不敢有太高期望,该过冬就过冬吧。